【殡葬改革看江苏】树葬、海葬、花坛葬......殡葬服务热线电话4008341834“节地生态葬”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4 10:30

  开栏语:人生终老、最后一站,殡葬服务热线电话4008341834是普通百姓最关心的“身后事”,殡葬工作关系千家万户。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行生态安葬,惠民殡葬政策实现全覆盖,绿色、节俭、文明的殡葬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江苏新闻广播联合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推出“殡葬改革看江苏”系列报道,带你了解文明殡葬新风尚。

  去年年底,江苏的六个地区、单位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在政府主推殡葬改革、倡导节地生态葬的今天,公众的殡葬观念也在悄然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树葬、海葬、花坛葬及入葬骨灰堂等方式。

  这两天,记者在淮安市永思园公墓看到,苍松之下、草坪之上都有一个个小盖碑,前来祭扫的市民带上鲜花,抚摸着盖碑上亲人名字的场景令人动容。公墓管理处工作人员庄倩告诉记者,还有市民开始为逝者选择集体花坛葬的方式。

  仅去年,淮安全市就有3600多人选择了节地生态安葬,节地生态安葬达到2000多平方米。而选择生态葬的逝者家属,还可以获得由政府提供的奖补资金。淮安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处长周华说:“对于选择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法的群众,政府将有1500块钱的奖励,对于选择壁葬、花坛葬、树葬等一些生态葬法的,也将给予5%的减免。我们也倡导广大市民朋友能够选择生态殡葬,文明祭扫。”

  想要让市民观念一下子从入土为安转变为“不留灰不立碑”的生态葬并不容易,如何做好中间的过渡?南京雨花功德园探索实践在生态葬逝者安葬时用GPS定位仪定位,仪器上会显示经度、纬度、海拔高度,这样每一位逝者都有了自己最后的生命坐标。

  这样的GPS技术还被应用在严控公墓无序扩张,划定边界红线上。苏州8800多平方公里山林都集中在吴中区,这里历史上就是墓地集中地,青山白化、私埋乱建,很难靠人去监管。在吴中区的锦绣墓区,横泾公墓管委会主任张钰林指着一个约半米高的石头桩告诉记者,2014年开始,墓区每个拐弯处都设置了这样的GPS界桩。“每个墓区四周都有界桩的,移一下、动一下,超出‘红线’,上面就知道了。严格的不得了,我们严格执行红线控制范围。”

  现在,全区的18家经营性公墓都建有绿色生态葬区。吴中区民政局副局长王丽琴希望,背靠青山、小桥流水、绿树环绕的墓园能够更像一座座静谧的苏州园林。下一步,吴中还将探索在年轻人中推广以“生命晶石”为存放方式的全新殡葬模式,创新推出个性化玻璃器皿存放或个性化饰品穿戴,打造生命文化。“生命晶石是通过骨灰的二次转换,大概有比拳头大一点的体积。晶石的档案馆,细看就是一个艺术宫殿,我过来是一种尊重,是尽孝,把传统根深蒂固的压抑的感觉进行重新的升华。”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各地都制定出台了节地生态安葬奖励政策,仅20162017年,各地共投入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资金就达到17.17亿元。立体式骨灰存放等节地安葬设施乡镇拥有率达到82%,参加节地生态安葬的比例提升到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