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通过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方式回归自然 郑州今年已有超千位逝者选择节地生态葬
《 大河报 》( 2025年04月01日 第 A05 版)
河南福寿园活动现场 蔡君彦 摄影
河南黄河北邙福寿陵活动现场
郑州市御泉森林陵园活动现场
登封市莲花山福祥园公墓活动现场 除单独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
清明雨,白事网4008341834绿色风,文明行。3月29日,郑州市2025年清明节节地生态葬活动分别在四个场地同步举行,当天,有713具骨灰通过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绿色方式安葬,与草木共融、与自然共生。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获悉,截至清明节前,全市已有1015位逝者的骨灰以节地生态葬形式安葬,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00%,随着郑州市殡葬改革不断推进,绿色文明新风正日益深入人心。
清明节节地生态葬活动在四个场地同步举行
郑州市2025年清明节节地生态葬活动,由郑州市民政局、郑州市文明办、郑州市林业局联合主办,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活动场地属地民政局具体承办,分别在河南福寿园、郑州市御泉森林陵园、河南黄河北邙福寿陵、登封市莲花山福祥园公墓四个活动场地同步举行。记者注意到,在主打“绿色风”的前提下,各个场地的活动都庄重温馨,亮点纷呈——
河南黄河北邙福寿陵:用邙山土培育、黄河水浇灌祈福树
“我们受恩于这片土地,也归根在这片土地。”河南黄河北邙福寿陵(黄河纪念公园)位于黄河岸边,邙山岭上,当天举行的免费公益节地生态葬集体安葬活动现场,点亮杯烛之后,有一个特别的敬酒浇水培土环节——在《多情的土地》音乐声中,礼仪人员为热土敬酒,并用邙山土培育、黄河水浇灌祈福树。此外,仪式现场还有深情的诗歌朗诵《归途》以及舞蹈《感恩的心》。
春和景明,陵园内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参与活动的家属更换可降解骨灰盒,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分批移步至花坛葬现场,把逝者的骨灰安葬、撒入花瓣,行三鞠躬礼,在祈福树上系心愿卡……整个过程既尊重传统,又彰显文明新风。
郑州市御泉森林陵园:市民代表称赞“绿色安息”一举多得
“这种方式既节约丧葬开支,又让逝者与自然融为一体,得以‘绿色安息’。”在郑州市御泉森林陵园活动现场,一位女士作为市民代表发言时,特别肯定了节地生态葬的积极意义。
活动现场温情与敬意交织,参与市民通过敬献花环、默哀仪式以及“天堂来信”等环节,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并通过填写祈福卡、放飞祈福气球等环节,表达美好祝福和期许。
接下来,大家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将骨灰坛安放入墓穴,并进行培土、敬献鲜花、行三鞠躬礼……通过花坛葬的方式,让生命回归自然。
河南福寿园:AI数字人通过屏幕温情告别
在河南福寿园活动现场,处处彰显着生态元素,茂密的绿植和多种鲜花搭配出清新的森系场景,诠释绿色发展理念。追思仪式上,经过祈福感念、水溶寄思、鞠躬致敬等温馨又庄重的环节,与逝者告别。
让科技为纪念赋能,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除了线上互动签到、云纪念馆等线上服务之外,活动现场首次出现了AI数字人“新生”,以节地生态葬先行者的身份,通过大屏幕表达殷殷嘱托,让人们感受有温度的“数字告别”:朋友们,告别不是结束,而是崭新的开始,请带着真挚的祝福,怀抱无尽的思念,共同前往绿意盎然的生态葬花园,为平凡而伟大的节地葬先行者送别,与大地相拥,与绿色相伴开启一场新的生命旅程……
随后,参与活动的家属怀抱着特制可降解骨灰盒,前往河南福寿园公益树葬花园,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生态安葬,让逝者入土为安。
登封市莲花山福祥园公墓:安葬环节有钢琴伴奏
为参与本次节地生态安葬活动,登封市莲花山福祥园公墓准备了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多种形式,安葬逝者的骨灰。活动现场仪式感十足,在祈福环节,恭读祭文《回归大自然》,颂钵默哀。在安葬环节,全程有钢琴伴奏。
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家属怀抱着装有逝者骨灰的可降解骨灰盒,有序前往安葬现场,在墓穴内撒入花瓣,安放骨灰盒,再撒花瓣、培土,集体摆放生命之花,三鞠躬送行……参与群众表示,通过这种生态安葬的方式,让逝去的亲人回归大自然,融入花草树木之中。
郑州节地生态葬活动规模创历年之最
节地生态葬活动已举办了18届
市民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主动选择的人越来越多
记者从郑州市民政局、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获悉,清明节节地生态葬活动当天以绿色方式安葬逝者骨灰713具,活动辐射12个区(县、市),规模创历年之最。据统计,截至清明节前,全市已有1015位逝者的骨灰以节地生态葬形式安葬,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00%。
“近年来,郑州市以‘生态优先、惠民便民’为导向,多措并举,推动节地生态葬从‘可选项’向‘优选项’转变,从‘少数人尝试’向‘社会新风尚’转变。”郑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李政表示,郑州市节地生态葬活动从2007年开始,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8届,积极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起初,活动场地有1个,在河南福寿园举行公益植树葬;如今,扩展到四个墓园,以树葬、花坛葬、草坪藏等多种形式举行;起初,市民对节地生态葬的接受程度不高,如今,经过多年来的大力倡导宣传,市民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主动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人越来越多。
“政府补贴+公益服务+智慧管理”
三位一体格局形成
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书记、主任王朝峰表示,郑州市通过政策引导、服务创新与科技赋能,正逐步构建“绿色、人文、智慧”的殡葬新模式。其中,节地生态葬已形成“政府补贴+公益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格局,一方面,群众自愿、免费参与节地生态葬活动,对选择节地生态葬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家庭,给予每具骨灰1000元补贴;另一方面,通过“云祭扫”平台、生态葬纪念墙、二维码追思等数字化手段,让思念突破时空限制。
节地生态安葬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自然与社会的负责。河南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陈永均表示,节地生态葬让逝者骨灰融入自然,既满足了入土为安的传统,又体现了对自然、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担当。近年来,随着郑州市乃至全省各地大力推行节地生态葬和免费公益葬,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绿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