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4小时殡葬服务电话 4008341834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养老生活方式,他们追求年轻时尚、注重生活品质、尝试新鲜事物,以积极的态度重新定义自己的晚年生活。这种“再青春消费”不仅让老年生活更为丰富多彩,也带动了“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
旅游度假,享受生活完成梦想
“我正在公众号上写大运河系列文章,这次乘坐南京去浙江湖州‘银发列车’让我既看到了美景,又完成了写作,真是一举两得。”一位游客柴丽雅开心地说。
今年年初,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9个单位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精准对接老年群体的旅游诉求。近期,全国多地增发银发列车。今年3月20日,G9445次“一路繁花”列车由南京南站启航,前往浙江湖州。“我们对每个景点做了精心地考察和挑选,而且价格相当实惠。”活动主办方——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广播广告中心主任助理周晓磊告诉记者。
据介绍,旅游费用只有659元,包含了高铁票、吃饭住宿、景点门票、接送大巴等费用,沿途还提供医疗、专业导游、全程拍摄、文娱活动、养生操分享等温馨服务。报名的人相当踊跃,5天时间就招满了550人。
柴丽雅是北京人,刚刚退休。以前她就对运河文化有浓厚兴趣,于是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实地考察运河并完成系列文章。3月份刚好在江苏停留,看到发布的‘银发列车’信息中,景点有南浔古镇、太湖图影湿地等,想到南浔古镇北部的頔塘运河已有上千年历史,与京杭大运河相连,南浔人由此将生丝快速运往各地。她喜出望外,随即报名参加,活动结束后就写下《大运河8—岸边凝固的时光之湖州南浔古镇》。记者看到文章中写到“頔塘运河不仅是经济命脉,更塑造了南浔古镇的建筑、商业与文化基因。从一砖一瓦、一桥一水中,可以品味运河与古镇共生的千年故事。”
“列车主题是‘一路繁花’,从春花到雪花,陪银龄群体赏四季美景,服务受众,推动城际铁路与文旅更紧密结合,也有效激活银发经济。”周晓磊透露,他正在连云港考察下一条线路。
“上班的时候工作忙,现在终于有时间出去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了。”南京丝乐俱乐部会长杨东升告诉记者,“我们经常以度假的形式组织旅游活动,沉浸式享受旅游带来的愉悦。”
据介绍,俱乐部成员累计在册人数有1600多人,大多是退休以后学吹葫芦丝的老人,组织者会自己到网上找一处浙江、安徽或者南京周边的农家乐,包吃包住一周到10天时间。车费等各种费用只需1000多元,每次活动发出去后,都会有很多人报名,但限制人数最多组织两车人参加。到了农家乐,上午游玩附近景点,下午自由活动,晚上组织文艺晚会。大家不仅可以享受湖光山色,还能展示各种才艺,让身心在艺术和大自然的美景中得到锻炼和升华。
美容写真,封存时光留住美好
“一名60多岁的女子去掉眼袋,并且做了双眼皮手术。她在群里发了手术前后对比照片,大家都夸赞眼睛变得有神了。”家住南京市鼓楼区莫愁新寓的孙女士说。
孙女士退休后成为广场舞队伍中的积极分子,团队经常接到社区和单位的表演邀请。她也愈发注重个人形象,经常出入美容院,精心呵护自己的肌肤,力求以最完美的姿态展现于舞台之上。她每年要花一两万元,在群友中花费还不算高。
“我们并没有做好老去的准备。”孙女士表示,像她这样的消费者很多,希望通过美容手术和护理项目延缓衰老过程。目前最受她们欢迎的美容项目包括:面部和颈部除皱术,可以减少鱼尾纹、额纹等;文眉、开眼角等轻微手术等。“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多为自己着想,让自己开心、自信起来。”
在南京浦口区白马生活广场内,开辟出近2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专区,配备舒适座椅、饮水设施、棋牌娱乐等适老化配置,成为周边社区老年人的新据点。商场负责人介绍,老人们在此组建了合唱队、手工班等兴趣小组,广场还经常邀请专家融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开展健康、美容讲座,讲述皮肤护理、补气养血等相关知识,这既让老人更加时尚、充满活力,也带动了商场的人流量和相关产品的销售。
如今,不少老年人越来越注重生活的仪式感和对美好瞬间的留存,拍写真照能让他们展现岁月沉淀后的魅力与优雅。记者在南京熙南里的芭蒂视觉全家福婚纱照店看到,几个年轻女孩正为老年人化妆中。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该店以拍老年写真和全家福为主。如果一对夫妻,两种套餐较受欢迎:各换两套衣服,价格为1399元;各换三套衣服,价格为2699元。如果是全家福5个人,一人一套衣服为1699元。摄影师在店里取内景,在熙南里取外景,一般拍摄需要半天时间。最后赠送一本相册,及相应的精修照片。老年人对于拍摄的需求不再仅仅是形式上的纪念,他们更注重拍摄的品质、创意和情感表达。
“我们工作时长期分居两地,现在退休了,终于生活到一起。和老伴商量后,决定拍写真记录下此刻的温馨与幸福,也给孩子们留下一份珍贵的回忆。”顾客周女士动情地说。坐在旁边的儿子则表示,自己一直忙于工作,和父母交流很少,希望通过为他们拍摄写真来表达孝心,弥补以往缺失的陪伴。
学习创作,持续充电保持活力
“目前人工智能、手机摄影、舞蹈、八段锦这些课程都很受欢迎。”江苏省老年大学教务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不少老人退休后选择到学校“充电”。学员覆盖了多个年龄层,50岁至70岁的人数居多。普通课程一学期300多元,15节课左右,每班30多人,每个学期会根据社会的需求设置不同的课程。
该校人工智能课程的老师陈溪介绍,课程的内容包括生成视频文案和视频生成等等。比如在DeepSeek中输入关键词,就可以生成文案,再根据文案剪辑视频;在即梦里输入关键词,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一个图片,在图片的基础上,再生成一个视频,一般为5至10秒。总之,AI可以让老照片 “动起来”,让照片人物“笑起来”,让风景照的水“流起来”,等等。
学员许女士退休前是一名科研人员,对此课程感触极深。“我的父辈很早投身科研事业,我一直有个愿望,将他们对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但他们留下的资料太少了。现在通过人工智能,我输入科研经历、奉献故事、爱国情怀等关键词,就可以生成图片和视频,再配上音乐,让我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特别有成就感。”
“这是我们举办的‘制作手工回忆录’活动,册子展示的不仅仅是手工作品,更是老人的人生历程,可以透过作品认识了解他们的人生。”近日,在南京银杏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友凤告诉记者。
据介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专门的社工陪伴,栖霞区36位老人将自己的童年趣事、成长故事、个人爱好等通过绘画或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通过树枝、毛线、剪纸等实物创作出一件件艺术品,形成一本完整的册子。“一次次的手工制作中,不仅让我从丧偶的悲伤中走了出来,而且手脚也变得越来越灵活了。”80多岁的朱奶奶说。
吴友凤介绍,“手工回忆录”作为一个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价格实惠亲民。这个项目不仅能够协助老人重现人生中那些最值得记录的时刻,还能充分开动老人的脑力,让他们在回忆与创作中获得乐趣和满足,为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与意义。
“现在许多退休人群依然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因此,社会应打破老年生活单调、衰退的刻板印象。除了传统的养老、护理等服务领域,商家可在文化、娱乐、旅游等领域深入挖掘消费潜力,为老年人打造专属的消费场景和产品,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发展兴趣、追求梦想、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重新焕发出类似于青春时期的活力和激情。”吴友凤表示,“这不仅满足他们对于快乐生活的追求,实现‘再青春’的梦想,而且促进‘银发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相关产业的创新与升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