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葬途中棺材不能落地?老一辈的讲究在理吗?其实有一定科学依据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6 06:32

原创 下葬途中棺材不能落地?老一辈的讲究在理吗?其实有一定科学依据

2024-08-18 12:01

发布于:天津市

丧葬习俗虽然并非我国独有的丧葬礼俗,但纵观世界唯有我国的丧葬习俗最具特色。按照《周礼》中所载的“五礼”习俗来看,丧礼属于“凶礼”中之一。

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按照古代的丧葬习俗来看,“居丧未葬”才是丧礼,而已经入葬之后则举行祭礼,可见在古时候丧礼和葬礼是有明显区别的。

在我国民间关于葬礼,其实有很多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棺材在下葬途中为何不落地?就是一个争议较大的事情,老一辈的讲究在理吗?其实有一定科学依据。

一、古代丧葬习俗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后者和个人死亡有关系,按照当时的丧葬习俗来看,无论是上层阶级还是下层民众,死后都要举行规模不等的葬礼。

古人认为人死之后会去往另外一个世界,比如,中国人认为的极乐世界,或者外国人认为的去见上帝等。故此才有“人死为大”或“事死如事生”的丧礼制度,这也体现出了古代文化的发展。

人死之后举办葬礼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这样才能体现出亲人对死者的尊重,这也是入土为安思想的一种外在表现。

活着的时候无论贫富,死后也要按照生前的规格,建造一个可以栖身的地方。这种地方就是大家熟知的陵、墓、坟,有地位或有钱人家的都叫做墓,穷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则只能称之为坟。

二、为何棺不落地

棺材是妆奁死人的一种长方形“木盒”,讲究的是“三长两短”,按照农村旧俗,木材越好对死者越尊重。这种习俗从西周初期就已经开始了,如今已经流传三千多年了。

古为葬礼甚至了很多规矩和禁忌,比如,就拿棺材来说,从制造棺材开始一直到入土,都有相关的习俗。其中,棺材一旦被抬起来,不到墓地不能落地,就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禁忌。

为啥会有这种说法呢?抬棺是一个比较隆重的仪式,必须要由死者直系亲属做抬棺人。绝大多数都是死者亲属中的壮小伙,如果家中无人也可以由乡邻代劳。

之所以要选择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是因为棺材的重量高达几百斤,身体比较弱的人根本抬不动。由于壮小伙子的体力非常好,并且他们的体力非常好,这样就不会因为抬不动而导致棺材落地了。

北方人认为棺材一旦落地,就是死者想要葬在这里的意思,因为按照北方人农村地区的说法,一旦棺材在未到达目的去前落地,那么棺材就要埋在落地的地方。

虽然这种习俗听起来很荒谬,但北方人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流传至今。虽然现在土葬已经逐渐消失了,但这种陈旧的习俗依然在民间流传。

三、科学说法

按照科学精神来讲,世间的一切都可以用科学解释,那么就算是民间习俗也可以尝试一下。按照老人的说法认为,人死之后会变得很沉,好像体重突然加重了一样。

至少要比普通人感觉要重几倍,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加上几百斤的棺木重量,所以抬棺的人感觉非常沉重。一旦支撑不住重量,就会因为脚底打滑而导致棺木落地。

一方面是因为棺材太重,想要再一次抬起很麻烦,另外走走停停更费体力。正所谓“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一旦中途休息丢了掉心劲,再加上全身肌肉僵化,就很难有体力抬到墓地了。

另外,北方葬礼还有一个比较奇特的习俗,死者的家属会一路跟随抬棺人,目的就是为死者撒纸钱,说白了就是为他在阴间铺路。如果棺材落地了就说明,死者去阴间的路不顺利。

结 语

“死去元知万事空”,人死之后无论举行何种仪式,对于死者而言都是一场空,只不过是活人的一种心灵寄托而已。

古人之所以会创造出不同的丧葬习俗,一方面是为了让死者死得有尊严,另一方面则是寄托自己对死者的哀思。

如果死者去世的时候没有一场像样的葬礼,或者是不按当地风俗下葬,不仅会认为是对死者的大不敬,而且也会让邻里看笑话。

所以很多时候有关丧葬习俗的禁忌,绝非是一种封建迷信。虽然现在人死后火葬比较流行,但真正能体现出民俗文化的丧葬形式还是土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