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章作联挽张殡葬热线服务电话 4008341834澜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30 03:36

原标题:吴玉章作联挽张澜

1955年2月9日,殡葬热线服务电话 400834183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先生,因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张澜逝世后,党和国家为他举行了高规格的葬礼,在首都举行各界公祭大会后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全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时年77岁的吴玉章曾为其撰制的挽联云:

奋斗五十年与吾党同争得人民共和雄心已遂;

结交卅六载惜我公未及见台湾解放遗恨犹存。

吴玉章这幅挽联目前得见的有两种格式:一是1985年5月重庆出版社出版崔宗复编著的《张澜先生年谱》插图上有纸质对开的挽联照片;二是张澜纪念馆保存至今的布质未对开的挽联文物。纸质、布质的挽联内容相同、字迹一样悲壮有力,均为吴玉章亲笔所书。布质的挽联是将一整幅白布对折后饱蘸浓墨,上下联颠倒书写而成的,原件系由张澜亲属作为文物捐赠张澜纪念馆。挽联题识:“表方(张澜字表方)先生千古”,落款署:“吴玉章敬挽”。

二人的相似

张澜与吴玉章同为我国著名革命家和教育家。他们的人生履历有太多的相似之处。籍贯上,张澜1872年4月出生于川北南充县太和乡张罐沟,吴玉章1878年12月出生于川南荣县双石镇蔡家堰村,两地同属川籍;年龄上,张澜比吴玉章年长6岁,悬差不大;学历上,二人早前都是先后就读于乡塾、成都尊经书院,同于1903年东渡日本求学回国的“海归”;思想上,早期都接受过维新思想,是深切关心祖国兴亡的爱国青年,拥护和宣传过康梁变法运动,一个被称为“康梁党羽”,一个被称为“时务大家”。

1911年四川人民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将两位贤良才俊推向了时代的风口浪尖。是年7月7日,吴玉章与同盟会的龙鸣剑、王天杰领导保路同志军在荣县发动反清武装斗争,9月25日荣县宣告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是辛亥革命时期由中国同盟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政权。

张澜成为四川保路运动中万众瞩目的人物,是在8月5日召开的川汉铁路股东特别大会上当选为副会长及同镇压保路运动的四川总督赵尔丰进行激烈斗争。为营救被赵尔丰关押的张澜等人而发生的武装斗争不期然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轰然坍塌。

孙中山曾经高度评价:“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张吴二人在改变中国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二人的交集

按照吴玉章挽联中“结交卅六载”的回忆倒推过去,他们二人的交集是从1919年开始的。是年3月,国内掀起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留法勤工俭学热潮。赴法资费一部分由华法教育会资助,一部分由学生自筹。

川籍贫困青年很多,筹款非常困难。负责西南地区留法勤工俭学的吴玉章写信向时在北京述职、设立“四川省长行署”的张澜求助。张澜以“四川省长”名义会同教育总长傅增湘联名,商请交通部拨川汉铁路股款利息,一部分作为华法教育基金,一部分借贷给川籍学生。先后有赵世炎、刘伯坚、陈毅、杨伯恺等大批川籍学生获得此项借款。

1921年,张澜在家乡南充倡导地方自治,出任南充县立中学校长,聘请吴玉章等革命家和学者名流来校讲学。吴玉章襄助张澜办南充为川北自治试点县,担任“川北自治讲习会”讲师,并任南充高中首任校长,在中小学师生和各界人士中广泛宣传人民权利理论和“民主共和”思想。

1922年到1924年,吴玉章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今四川大学源头之一)校长,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组织马克思主义团体。1926年至1930年,张澜受聘担任国立成都大学(今四川大学源头之一)校长,他始终坚持民主办学、兼容并包的方针,而使成都大学一跃成为国内一流大学,是他教育生涯的光辉顶点。今天的四川大学和成都大学还分别设有对优秀本科生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吴玉章学院和张澜学院,校园内塑有他们的铜像。

1938年,张澜与吴玉章同被遴选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在武汉出席会议期间,吴玉章引荐张澜第一次拜会了周恩来、林伯渠、秦邦宪、董必武、邓颖超等中共参政员。受周恩来嘱托,张澜回乡后在南充创办富有革命朝气和民主气息的私立建华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并入南充高中,故称张澜、吴玉章二人同为南充高中创始人,校史宣传墙上有二人浮雕铜像,校门口立有他们的石雕像及简介),为革命培养人才。此后,二人在国民参政会舞台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共同展开了反对蒋介石独裁专制,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围绕和平民主建国的主题,张澜与中共进行了更加紧密的团结与合作。

1946年9、10月间,国民党悍然宣布召开旨在孤立中共的“国民大会”制定所谓“宪法”,民盟是否参加“国大”,成为国共政治斗争的关键。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民盟主席的张澜拍着胸口向中共代表吴玉章保证:“你们放心!我敢保证我们民盟决不参加这种国大!”保持了民盟政治上的纯洁。

新中国成立后,二人共同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张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吴玉章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挽联的立意

吴玉章曾经将张澜50多年来为中国民主以及广大人民利益斗争的经过,划分为三个时期,他向年轻人介绍说:

(一)清末(民国前六七年)张先生同罗纶等在成都讲学,当时所讲的是中国国家危亡的情形,所骂的是腐败的官僚,极得学生的爱戴,张先生当时把中国传统下来的士的气节表现出来。

(二)在辛亥革命时期:张先生领导保路同志会,当时提出来的口号是“铁路准其民有,庶政归诸舆论”,登高一呼,全川人民响应。这是张先生对辛亥革命的功绩。

(三)抗战时期:张先生深察国家不民主,不畏强暴,在参政会中力争民主,以后又领导民主同盟,从事中国民主和平的奋斗。

吴玉章还说:“时代不断进步,许多人落伍了!腐化了!可是张先生始终为中国的民主以及广大人民的利益奋斗到底。”

所以,吴玉章高度概括张澜波澜壮阔的一生为“奋斗五十年与吾党同争得人民共和雄心已遂”。

挽联的下联中“台湾解放”,即“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这个口号从1950年起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为止,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对台工作方针。现在已经变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当年,张澜临终前时刻想着两件事:一是渴望早日实现台湾回归祖国;二是盼望全体盟员好好走社会主义道路。他虽然病势很重,仍于1955年1月31日抱病发表了《任何威胁不能丝毫动摇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的声明,痛斥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情咨文的狂妄。当周恩来到北京医院去看望他时,他吃力地说了一句“希望台湾早日解放”的话,不久心脏就停止了跳动。爱国之情,感天动地。所以吴玉章一句“惜我公未及见台湾解放遗恨犹存”用语极其真实准确。

挽联的立意要与时代精神合拍。吴玉章的这幅挽联要言不烦、极其简练,上下联正文38个字,字里行间,充分表达了吴玉章对张澜民主革命一生的热情赞扬和高度公允的评价。